【熱點概述】
近日有媒體報道山東聊城一起故意傷害致他人死亡案,一石激起千層浪,短時間內,眾說紛紜,議論紛紛,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辱母殺人案”、“激情自衛(wèi)”、“正當防衛(wèi)” 等關鍵詞登上了各社交媒體熱門排行。引發(fā)群情激奮大討論的源頭,來自一篇《刺死辱母者》的報道。據(jù)這篇文章描述“11名催債人辱罵、抽耳光、鞋子捂嘴,甚至脫下褲子,當著兒子的面用極端手段侮辱母親。匆匆趕來的民警未能阻止這場羞辱。情急之中,22歲的兒子摸出水果刀刺傷4人,其中一人不治身亡。而后,兒子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題目預測】
近日,一則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考驗司法公正。山東聊城“辱母殺人案”在各大社交網(wǎng)絡平臺成為熱搜話題,公眾的視線再次回歸到司法正義。對于“辱母殺人案”各方觀點不一,甚至有人認為殺死辱母者的行為,不但不應懲罰,反而需要褒獎。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山東聊城“辱母殺人案”既反映出了人倫與法理的沖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我國司法的包容透明,讓各自觀點充分表達,彰顯了了我們法治建設的成熟和開放。雖然當前輿論視角多樣,觀點碰撞,但我認為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此事。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之下,司法公正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從“呼格案”到“聶樹斌案”,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果日益凸顯。而山東聊城的“辱母殺人案”再次使司法公正步入人們的視野。從來沒有一起案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引發(fā)如此之多的公眾熱議。而人們能夠各抒己見,百將爭鳴的背后,也反映了當前我國法制建設的突出成效。當然,在各方言論當中,諸如“殺死辱母者,不僅不應懲罰,反而需要褒獎”的偏激言論也此起彼伏,甚至在各個公眾平臺得到網(wǎng)友的一直點贊和轉發(fā)。但我認為,我們需要理性的看待此事,不要被過度情感和偏頗言論所左右。畢竟,指望通過“血親復仇”、“以暴制暴”來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那無異于是緣木求魚。感情用事,言辭偏激,跟帖過激,是解決不了法律問題,反而會進一步激化社會各方面的矛盾與沖突。
因此,我認為山東聊城的“辱母殺人案”不僅僅引發(fā)的是人們對于人倫與法理的討論,更多的是對于司法公正的一次考驗。鑒于此案很多細節(jié)還沒有得到更多的公開,作為公眾的我們可以多些耐心,給司法機關足夠寬松的輿論空間,等待最終判決出爐。當然,司法機關也應順應民意,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及時回應公眾關切,依法公開相關信息,只有公開透明清楚的解釋判決依據(jù),解答公眾疑惑,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