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區(qū)信息咨詢QQ及各地區(qū)考友QQ交流群
出自宋代詩人道川禪師的《畫》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祗為太分明。
賞析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但卻以訛傳訛很久的。小學(xué)語文課本中錄用了這首詩的前半首,并依據(jù)歷代流傳版本更動了詩中的個別字,即“遠看山有色,靜聽鳥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但教材沒有標(biāo)注詩的作者和產(chǎn)生年代,而籠統(tǒng)地以“古詩”標(biāo)之。關(guān)于詩的作者,長期以來,有唐代王維說,僧人大川禪師說,元代王冕說,明代唐伯虎說,清代高鼎說等多種版本。這些傳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沒有任何歷史依據(jù)。大多都屬于臆想猜測以及在網(wǎng)絡(luò)上以訛傳訛而已,甚至有人根據(jù)對于該詩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認為該詩源出于描述一幅畫,并冠以《畫》的詩題。是啊,畫上的山看得見顏色,畫上的水聽不到聲音;春天過去了,畫上的花依然盛開;人走近了,畫上的鳥卻絲毫也不會被驚擾——表面上看起來很合適的!
但是,如果這樣體會的話,詩的后面四句就完全無法理解了。前四句和后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這是很不合適的。實際上,這首詩是一首闡述禪理的詩,描繪的是清凈自性,以及清凈自性對于一切顯現(xiàn)的觀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維心對于境界之觀察的。自性見山,雖然有色相,有也是無,幻相而已;自性聽水聲,聲聲不實,有聲也是無聲;自性觀春花,沒有取舍,當(dāng)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雖然過去了,自性之花卻并未凋謝,自性不生滅的緣故;人來了,鳥因為妄想心的緣故而驚飛,鳥的自性卻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驚擾。鳥雖然不明白,禪師則清清楚楚。就這樣,一切顯現(xiàn),頭頭是自性大道;萬事萬物,本性都是清凈自性,本來平等。為什么禪師這樣苦口婆心地說,人們卻不明白呢?只是因為啊,人們陷入了分別思維當(dāng)中,把自性的當(dāng)下妙明,轉(zhuǎn)變成了思維心的分別而明了。這第六意識心的分別和攀緣,就是一切眾生“病”的根本。只有放下它,才有明心見性之份。
更多信息請查看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