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綜合考試大綱
醫(yī)學綜合考試含人體解剖學、外科學、內科學三門課程,各門課程占50分,總分150分。
一、考試形式
機考。
滿分:150分(醫(yī)學綜合成績)。
考試時間:120分鐘。
二、試題難易程度分布
較易試題 約占50%
中等試題 約占30%
較難試題 約占20%
三、題型及題型分值分布
單選題 約占25%
多選題 約占15%
填空與簡答題 約占30%
綜合題 約占30%
《人體解剖學》部分(50分)
人體解剖學考試內容包括運動系統(tǒng)、內臟學、脈管學、感覺器官、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
運動系統(tǒng) 約占10%
內臟學 約占34%
脈管學 約占15%
感覺器官 約占10%
內分泌系統(tǒng) 約占1%
神經系統(tǒng) 約占30%
參考教材:
遲煥芳主編:《人體解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緒 論
1.理解人體解剖學的方位術語。
2.了解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和分科。
3.了解人體解剖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第一篇 運動系統(tǒng)
第一章 骨 學
第一節(jié) 總 論
1.掌握骨的形態(tài)和構造。
2.理解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
3.了解骨的發(fā)生和生長。
第二節(jié) 軀干骨
1.掌握軀干骨的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理解各部椎骨的形態(tài)特征。
3.掌握胸骨角的特征和意義。
4.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態(tài)結構。
第三節(jié) 顱 骨
1.掌握顱的組成和分部。
2.掌握骨性鼻腔外側壁的結構。
3.掌握鼻旁竇的位置和開口。
3.了解新生兒顱的特征。
4.了解顱骨整體觀的主要結構。
第四節(jié) 四肢骨
1.掌握上、下肢骨的組成。
2.理解肱骨、股骨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
3.理解肩月甲骨、髖骨的一般形態(tài)、結構。
4.了解鎖骨、尺骨、橈骨、脛骨的一般形態(tài)、結構。
5.了解手骨、足骨的名稱和排列。
第二章 骨連結
第一節(jié) 總 論
1.了解骨連結的概念和分類。
2.掌握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輔助結構、運動形式。
第二節(jié) 軀干骨連結
1.理解椎骨連結的概況。掌握椎間盤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掌握黃韌帶的位置。
2.理解脊柱的整體觀和功能。
3.理解胸廓的組成、形態(tài)和運動。
第三節(jié) 四肢骨連結
1.掌握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構成和運動。
2.理解顳下頜關節(jié)、橈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形態(tài)結構和運動。
3.理解骨盆的構成、分部及性別差異。
第三章 肌 學
第一節(jié) 總 論
1.掌握肌的形態(tài)、構造和起止。
2.了解肌的配布及命名原則。
第二節(jié) 軀干肌
1.了解軀干肌的分群。
2.掌握下述各肌的作用和神經支配。
斜方?。恍劓i乳突??;前鋸肌。
3.理解下述各肌的位置、層次和纖維方向。
腹外斜??;腹內斜?。桓箼M?。桓怪奔?。
4.掌握膈的位置、作用、神經支配及膈的三個裂孔的名稱和穿行結構。
5.了解其余軀干肌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節(jié) 頭 肌
1.掌握咀嚼肌的名稱和神經支配。
2.掌握面肌的神經支配。
第四節(jié) 四肢肌
1.了解上、下肢肌的分群和各肌群的作用。
2.掌握下述各肌的位置、作用和神經支配。
三角??;肱二頭?。浑湃^??;臀大??;股四頭?。还啥^??;小腿三頭肌。
第二篇 內臟學
第一章 總 論
1.理解內臟的概念。
2.掌握內臟學的組成和功能。
3.了解內臟的一般形態(tài)和構造。
4.理解胸腹部的標志線及腹部分區(qū)。
第二章 消化系統(tǒng)
掌握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第一節(jié) 消化道
1.掌握消化道各段的名稱、分界標志、通連關系和位置。
2.了解口腔的組成和分部。掌握咽頰。
3.掌握舌的形態(tài)和黏膜特征。
4.掌握牙的形態(tài)、構造和牙式,了解牙的分類。
5.掌握口腔腺的位置和腺管開口部位。
6.掌握咽的形態(tài)、位置、分部和交通關系。
7.理解食管的位置和分部。掌握食管狹窄的部位和臨床意義。
8.掌握胃的位置、形態(tài)和分部。
9.掌握十二指腸的位置、形態(tài)和分部。
10.了解空、回腸的結構特征。
11.理解大腸的位置、分部和特征。掌握闌尾的位置和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理解直腸的形態(tài)、分部、彎曲和內觀。理解肛管的內部形態(tài)結構。
第二節(jié) 消化腺
I掌握肝的位置、形態(tài)和功能。
2.掌握膽囊的位置、形態(tài)和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3.掌握輸膽管道的組成及膽汁的排出途徑。
4.理解胰的位置、形態(tài)和功能。
第三章 呼吸系統(tǒng)
掌握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第一節(jié) 呼吸道
1.了解外鼻的形態(tài)結構;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結構。
2.掌握喉的位置、喉軟骨的名稱和喉腔的形態(tài)結構。了解喉的連結及喉肌。
3.掌握左、右主支氣管的差異。了解氣管的位置和分部。
第二節(jié) 肺
掌握肺的位置和形態(tài)。了解肺的體表投影。
第三節(jié) 胸膜、縱隔
1.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掌握壁胸膜的分部和胸膜竇。了解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
2.理解縱隔的概念及分區(qū)。
第四章 泌尿系統(tǒng)
掌握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功能。
第一節(jié) 腎
掌握腎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及被膜的層次和名稱。
第二節(jié) 輸尿管
掌握輸尿管形態(tài)、分段、狹窄及臨床意義。
第三節(jié) 膀 胱
掌握膀胱的形態(tài)、位置和膀胱三角及其臨床意義。
第四節(jié) 尿 道
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態(tài)特點。
第五章 生殖系統(tǒng)
掌握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
第一節(jié) 男性生殖系統(tǒng)
1.掌握男性生殖器分部、各部的組成及其功能。
2.理解睪丸的形態(tài)與位置。
3.掌握輸精管的分部和結扎部位。
4.了解附睪的形態(tài)、位置和功能。
5.理解射精管的合成、開口部位。
6.了解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態(tài)。了解尿道球腺、精囊腺的形態(tài)和位置。
7.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彎曲和狹窄。
8.了解陰莖的結構。
第二節(jié) 女性生殖系統(tǒng)
1.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的組成及其功能。
2.理解卵巢的形態(tài)、位置及固定裝置。
3.掌握輸卵管的位置、分部及結扎部位。
4.掌握子宮的位置、形態(tài)、分部和固定裝置。
5.理解陰道穹。
6.了解女性外生殖器。
7.了解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態(tài)和結構。
第六章 腹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理解腹膜與器官的關系。
3.了解腹膜形成的結構。
第三篇 內分泌系統(tǒng)
1.掌握內分泌腺的定義;內分泌器官和內分泌腺的概念。
2.理解甲狀腺、垂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功能;了解腎上腺、甲狀旁腺、胸腺、松果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功能。
3.了解胰島的功能。
第四篇 脈管系統(tǒng)
掌握脈管的組成和功能。
第一章 心血管系統(tǒng)
1.掌握心血管系統(tǒng)的組成;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概念及路徑。
2.了解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的一般結構。
3.了解血管吻合及側支循環(huán)的概念。
第一節(jié) 心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形態(tài)結構。
2.了解房間隔、室間隔及心壁的構造。
3.掌握心傳導系的組成和功能。
4.掌握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掌握冠狀竇的位置與開口。
5.理解心包的構成及心包竇。
第二節(jié) 動 脈
1.理解肺循環(huán)的動脈。掌握肺動脈韌帶。
2.掌握主動脈的行程、分部和主動脈弓的分支。
3.了解左、右頸總動脈的起始、行程。掌握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
4.掌握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
5.理解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6<起止、大致行程及分布。
6.理解肋間動脈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7.掌握腹主動脈不成對的臟支。掌握腹腔干、腸系膜上、下動脈的主要分支及分布。掌握胃的動脈供應。
8.了解髂內動脈的分支。掌握子宮動脈與輸尿管的關系。
9.了解髂外動脈、股動脈、胭動脈、脛后動脈、脛前動脈的起止、大致行程及分布。
第三節(jié) 靜 脈
1.掌握上腔靜脈系的組成;頸外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的大致行程和注入部位。
2.了解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的行程和注入部位。
3.掌握下腔靜脈系的組成;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的大致行程、注入部位和主要屬支。
4.掌握門靜脈的組成、結構特點和屬支,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之間的吻合部位。
第二章 淋巴系統(tǒng)
1.掌握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了解淋巴液的產生和回流概況。
2.掌握胸導管的起止、行程與收納范圍。
3.掌握右淋巴導管的組成與收納范圍。
4.了解全身各部淋巴結的配布。
5.了解下頜下淋巴結、腋淋巴結和腹股溝淋巴結的位置和收納范圍。
6.理解脾的形態(tài)和位置。
第五篇 感覺器官
第一節(jié) 概 述
理解感受器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節(jié) 視 器
1.掌握眼球壁三層的名稱、分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2.掌握眼屈光系統(tǒng)的名稱、形態(tài)結構和位置。理解房水的產生及循環(huán)途徑。
3.了解眼副器的組成和功能。了解眼瞼的形態(tài)結構。
4.理解結膜的形態(tài)結構。
5.了解淚器的組成。
6.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稱、位置、作用和神經支配。
第三章 前庭蝸器
1.掌握前庭蝸器的組成和功能。
2.了解外耳的組成。理解外耳道的形態(tài)、分部,鼓膜的形態(tài)、分部和位置。
3.了解中耳的組成。理解鼓室的位置、鼓室壁和通連。
4.掌握咽鼓管的形態(tài)、分部及幼兒咽鼓管的特征。
5.掌握骨迷路的分部。
6.掌握膜迷路的分部;橢圓囊、環(huán)囊、壺腹嵴、蝸螺旋器的位置和功能。
7.理解聲波傳導途徑。
第六篇 神經系統(tǒng)
第一章 總 論
1.了解神經系統(tǒng)在機體中的作用和地位。
2.掌握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
3.理解反射弧的構成和反射弧的概念。
4.掌握神經系的常用術語。
第二章 中樞神經
第一節(jié) 脊 髓
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
2.了解脊髓節(jié)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
3.掌握脊髓灰質內主要核團的名稱、位置和功能。
4.掌握白質中主要的上行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腦束)和下行束(皮質脊髓前、側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5.理解脊髓的功能。
第二節(jié) 腦
1.掌握腦的分部和各部的大致位置。
2.掌握腦干的分部,第四腦室的位置和通連關系。理解腦干的外形。
3.理解腦干內腦神經核的名稱、性質、位置及與腦神經的關系。熟悉腦干內其他主要核團。
4.掌握腦干內的主要纖維束(錐體束、內側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位置、作用和聯(lián)系。
5.了解腦干網(wǎng)狀結構的概念。
6.掌握小腦的位置、形態(tài)、分葉及功能。
7.了解小腦內部結構和小腦三對腳的名稱及纖維聯(lián)系。
8.熟悉間腦的分部。掌握背側丘腦腹后核中主要核團的名稱、纖維聯(lián)系和功能。
9.掌握第三腦室的境界及通連關系。
10.掌握大腦半球的分葉及主要溝回。
11.掌握基底核的位置、名稱和紋狀體的組成。
12.掌握內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投射纖維束的名稱及其功能。
13.掌握大腦皮質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
14.了解邊緣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第三節(jié) 中樞神經的傳導通路
1.理解傳導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軀干、四肢意識性本體感和精細觸覺傳導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的位置、纖維束名稱、交叉平面和皮質投射區(qū)。
3.掌握軀干、四肢淺感覺傳導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的位置、纖維束名稱、交叉平面和皮質投射區(qū)。
4.掌握視覺傳導路。了解瞳孔對光反射路。
5.了解頭面部淺感覺傳導路。
6.掌握錐體系的組成、交叉、行徑和對各運動核的支配情況。了解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后的不同表現(xiàn)。
7.了解錐體外系。
第四節(jié) 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
L掌握腦和脊髓三層被膜的名稱、位置。
2.掌握硬膜外隙和蛛網(wǎng)膜下隙。
3.了解硬腦膜的結構特點、形成結構、硬腦膜竇的位置、通連關系。
4.掌握腦室系統(tǒng)以及腦脊液的產生和循環(huán)途徑。
5.掌握頸內動脈、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6.掌握大腦動脈環(huán)的組成。
7.了解大腦的靜脈。
第三章 周圍神經
第一節(jié) 脊神經
1.掌握脊神經的組成、纖維成分及分支。
2.理解頸叢、臂叢、腰叢、骶叢的組成、位置。
3.掌握下述神經大致行程及分布范圍。
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肌皮神經、橈神經、腋神經、股神經、坐骨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
4.掌握以下神經損傷后的主要表現(xiàn)。
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腋神經、股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
5.掌握胸神經前支的節(jié)段性分布標志。
第二節(jié) 腦神經
1.掌握腦神經的名稱、順序、性質、連腦部位和大致分布。
2.理解嗅神經、視神經、前庭蝸神經的纖維成分和分布。
3.掌握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的纖維成分和分布。
4.掌握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的纖維成分、主要分支和分布。
第三節(jié) 內臟神經
1.了解內臟神經的區(qū)分、分布和機能。
2.理解軀體運動神經與內臟運動神經的區(qū)別。
3.掌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區(qū)別。
4.掌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部位。
5.了解交感干的位置、組成與中樞的聯(lián)系及大致分布。
6.了解內臟感覺神經和牽涉痛。
《外科學》部分(50分)
外科學緒論 約占3%
麻醉 約占10%
外科重癥監(jiān)測治療與復蘇 約占10%
外科患者的體液失衡 約占15%
外科感染 約占15%
創(chuàng)傷和戰(zhàn)傷 約占15%
燒傷、冷傷、咬蜇傷 約占15%
外科休克 約占10%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約占7%
參考教材:
梁力建主編:《外科學》(全國高職高專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
第一章 外科學緒論
了解外科學的發(fā)展簡史和外科學的范疇。
第二章 麻 醉
1.了解麻醉的概念和臨床任務。
2.了解麻醉前準備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觀察病人的重要性。
3.掌握麻醉前一般準備工作,根據(jù)病人和手術要求了解麻醉選擇和處理原則。
4.了解常用全麻藥的臨床藥理。
5.了解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氣管內麻醉術和肌松藥的應用。
6.熟悉常見小手術局麻技術。掌握局麻藥常用劑量及其范圍。掌握局麻藥毒性反應的病狀、預防和正確處理。
7.熟悉椎管內麻醉的實施原則、操作步驟、管理方法及并發(fā)癥的治療。
8.熟悉麻醉的意義、麻醉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要領。
9.了解現(xiàn)代麻醉學的進展,降溫、降壓麻醉及新麻醉劑。
第三章 外科重癥監(jiān)測治療與復蘇
1.了解復蘇的概念及意義。
2.掌握心跳呼吸驟停的及時確診。
3.掌握初期復蘇的重要意義及ABC程序的操作要領、注意事項、標志等。
4.熟悉后期復蘇意義、內容和常用方法。
5.熟悉復蘇后治療的意義、內容和方法。
6.掌握防治腦缺氧和腦水腫的方法及其原理。
7.了解ICU的含義、組成、收治范圍等。
第四章 外科患者的體液失衡
1.掌握各型缺水、低鉀血癥、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
2.掌握代謝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
3.熟悉代謝性堿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
4.熟悉體液及酸堿平衡失調的綜合防治方法。
第五章 外科感染
1.掌握外科感染的概念及特點。
2.熟悉外科感染的病因、演變、分類。
3.掌握外科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
4.掌握皮膚和軟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的特點和防治方法。
5.熟悉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和病情進展過程。熟悉 SIRS、膿毒癥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防治。熟悉不同致病菌膿毒癥的臨床特點。
6.掌握破傷風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診斷、預防和治療。熟悉氣性壞疽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診斷、預防和治療。
7.了解手部化膿性感染。
8.了解抗菌藥物在外科感染中的應用。
第六章 創(chuàng)傷和戰(zhàn)傷
1.熟悉創(chuàng)傷的分類、病理、修復。
2.掌握創(chuàng)傷的診斷、救治原則及方法。
3.掌握清創(chuàng)術。
4.熟悉戰(zhàn)傷分類和急救。掌握火線急救處理方法(五項基本技術)。
第七章 燒傷、冷傷、咬蜇傷
1.掌握燒傷判斷方法(面積計算和深度估計)。
2.掌握燒傷的治療原則、現(xiàn)場急救和創(chuàng)面處理方法。
3.熟悉燒傷的全身治療方法。
4.掌握毒蛇咬傷的急救和局部處理。
5.了解電燒傷、化學燒傷、冷傷。
第八章 外科休克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掌握外科休克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監(jiān)測。
3.掌握外科休克的搶救原則和急救措施。
4.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特點、臨床特點、治療要點。
第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1.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概念、病因、發(fā)病基礎、臨床表現(xiàn)、診斷、防治。
2.掌握急性腎衰竭(ARF)的臨床表現(xiàn)。熟悉急性腎衰竭 (ARF)的診斷、治療。
3.了解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4.熟悉如何鑒別ARF與血容量不足。
《內科學》部分(50分)
考試內容包括呼吸、循環(huán)、消化、泌尿、血液、內分泌和代謝、風濕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八個部分,重點在于各個系統(tǒng)常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約占30%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約占30%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約占25%
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 約占15%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約占15%
造血系統(tǒng)疾病 約占15%
風濕性疾病 約占5%
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約占15%
參考教材
雷寒主編:《內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
第一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
1.掌握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2.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xiàn)和臨床分型、分期。掌握阻塞性肺氣腫的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
3.熟悉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4.了解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嚴重,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節(jié)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1.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肺心病)發(fā)生的重要條件是肺動脈高壓。熟悉肺動脈高壓的形成機理。
2.掌握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和緩解期、急性加重期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措施。
第三節(jié) 支氣管哮喘
1.熟悉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診斷及鑒別診斷。
2.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
3.掌握本病的綜合防治措施及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的處理。
第四節(jié) 肺 炎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
2.熟悉葡萄球菌、克雷白桿菌、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病理、臨床特點、診斷和治療。
第五節(jié) 肺膿腫
1.掌握肺膿腫的診斷、治療。
2.熟悉肺膿腫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3.了解肺膿腫的鑒別診斷和外科治療的適應證。
第六節(jié) 肺結核
1.掌握肺結核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變態(tài)反應和免疫力的關系。
2.掌握肺結核的臨床分型、診斷及鑒別診斷要點。
3.掌握抗癆藥物的正確使用,大咯血的處理。
4.熟悉肺結核X線特點與病理變化的關系,痰結核菌的檢查方法,防癆原則和方法,結核菌素試驗,卡介苗接種。
第七節(jié) 結核性胸膜炎
1.掌握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2.熟悉結核性胸膜炎的防治方法。
3.了解結核性膿胸的治療原則。
第八節(jié) 呼吸衰竭
1.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生理改變。
2.熟悉呼吸衰竭時的血氣分析改變、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的意義。
3.掌握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和處理原則。
第二章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心力衰竭
1.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
2.掌握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
3.熟悉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重點是洋地黃類制劑、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的合理應用。
4.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搶救方法。
第二節(jié) 常見心律失常
1.掌握常見心律失常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過早搏動、陣發(fā)性心動過速、顫動和撲動(重點是過早搏動、心房纖顫、心室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原則。
2.熟悉以上常見心律失常的原因、心電圖特征。
3.了解心律失常的發(fā)病機理。
第三節(jié)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
1.掌握風濕性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及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方法。
2.熟悉風濕性瓣膜病的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及手術適應證。
3.熟悉風濕性瓣膜病的并發(fā)癥。
第四節(jié) 原發(fā)性高血壓
1.掌握本病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2.了解本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分期。
3.熟悉高血壓危象和高血壓腦病的診治特點。
第五節(jié)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1.了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病因、臨床類型和發(fā)病機理。
2.掌握心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鑒別診斷及防治措施。
第六節(jié) 心肌病
1.掌握擴張型心肌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
2.熟悉擴張型心肌病的X線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改變特點。
3.了解心肌病的定義和分類。
第七節(jié) 心包炎
1.了解心包炎的類型、病因和病理。
2.掌握心包炎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原則。
第三章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胃 炎
1.掌握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要點。
2.熟悉本病的治療原則。
3.了解本病的病因、發(fā)病機理。
第二節(jié) 消化性潰瘍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防治原則。
2.掌握本病的最常見并發(fā)癥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處理。
3.熟悉本病的鑒別診斷。
4.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第三節(jié) 肝硬化
1.掌握各種類型肝硬化的共同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要點。
2.熟悉本病的鑒別診斷、并發(fā)癥和治療原則。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第四節(jié) 原發(fā)性肝癌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要點,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2.熟悉本病的治療措施,強調綜合治療措施的運用。
3.了解本病在國內比較多見,本病必須與哪些疾病鑒別。
第五節(jié) 肝性腦病(肝性昏迷)
1.了解肝性腦病的病因、發(fā)病原理。
2.掌握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鑒別診斷。
3.熟悉肝性腦病的治療原則。
第六節(jié) 急性胰腺炎
1.熟悉本病的病因。
2.掌握各類型的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要點。
3.掌握本病的預防和治療原則。
第七節(jié) 潰瘍性結腸炎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要點。
2.熟悉本病的治療原則。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第四章 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概 述
1.了解內分泌疾病的分類。
2.掌握內分泌疾病的診斷及防治原則。
第二節(jié) 單純性甲狀腺腫
1.了解單純性甲狀腺腫與地方性甲狀腺腫的基本概念。
2.了解我國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流行情況、發(fā)病機制、診斷依據(jù)。
3.掌握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xiàn)和防治措施。
第三節(jié)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1.了解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病因及分類。
2.熟悉甲狀腺激素過多的病理生理。
3.熟悉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含特殊臨床類型)、診斷、鑒別診斷。
4.掌握本病的藥物治療原則及甲狀腺危象的防治原則。
5.了解同位素及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第四節(jié) 糖尿病
1.了解糖尿病的分類。
2.熟悉糖尿病的病因、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xiàn)。
3.熟悉與糖尿病有關的實驗室檢查及臨床意義。
4.掌握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5.掌握糖尿病的綜合治療原則,口服降糖藥物的作用機制,胰島素使用的適應證。
6.熟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診斷依據(jù)和治療原則。
第五章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概 述
1.掌握腎小球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及發(fā)生機理。
2.熟悉腎臟基本結構及功能、常用腎功能檢查方法、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原則。
第二節(jié) 腎小球疾病
1.熟悉腎小球疾病的定義、發(fā)病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改變、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分類。
2.掌握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第三節(jié)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1.掌握急、慢性腎盂腎炎的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依據(jù)、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2.熟悉腎盂腎炎的病因、感染途徑、與感染有關的因素。
3.了解腎盂腎炎的主要實驗室檢查方法。
第四節(jié) 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
1‘掌握尿毒癥的臨床表現(xiàn)、腎功能不全的分期、診斷依據(jù)和治療原則。
2.熟悉尿毒癥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3.了解透析方法及腎臟移植。
第六章 造血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貧 血
1.掌握貧血的診斷標準、診斷步驟和方法。
2.熟悉貧血的分類方法、臨床表現(xiàn)。
3.了解各類貧血的治療原則。
第二節(jié) 缺鐵性貧血
1.掌握病因、診斷、實驗室檢查及治療。
2.熟悉臨床表現(xiàn)。
3.了解鐵代謝及缺鐵性貧血的預防措施。
第三節(jié) 溶血性貧血
1.掌握急、慢性溶血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實驗室檢查,診斷溶血性貧血的主要依據(jù)。
2.了解溶血性貧血的發(fā)病機理。
第四節(jié) 白血病
1.掌握白血病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診斷依據(jù)、治療原則。
2.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分類、預后。
第五節(jié) 出血性疾病概述
1.掌握出血性疾病的分類,各類出血的特點,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實驗室檢查。
2.熟悉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方法。
3.了解正常止血和凝血機制,出血性疾病的治療原則。
第六節(jié)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掌握診斷及治療原則。
2.熟悉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
3.了解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第七章 風濕性疾病
第一節(jié) 概 述
1.熟悉風濕性疾病的臨床特點、診斷、防治。
2.了解風濕性疾病的分類。
第二節(jié)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
2.熟悉本病的診斷及治療。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第三節(jié)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
2.熟悉本病的診斷及治療。
3.了解本病的病因、發(fā)病機理、病理改變。
第八章 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總 論
1.掌握神經系統(tǒng)的檢查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原則。
2.熟悉感覺和運動的解剖生理及功能障礙。
3.了解神經系統(tǒng)的病因學分類。
第二節(jié) 周圍神經疾病
1.掌握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
2.熟悉以上兩種疾病的病因。
3.了解以上兩種疾病的預后。
第三節(jié) 腦疾病
1.掌握常見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鑒別、診斷及治療。
2.掌握癲癇、帕金森病、偏頭痛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
3.了解癲癇的病因及輔助檢查。